1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说明了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时间间隔以及疫苗选择的9种组合。
看完方案,不少网友还都疑惑重重。
方案虽然简单说明了关于第四针的情况,但还是有某些方面并未注意到。
比如,方案中给出的9种接种组合究竟该如何选择?
怎么接种才能达到最有效的防护效果?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自新十条发布后,确诊的群体越来越多,那他们能否接种第四针?
针对以上疑惑,小编查询了多篇报道,为大家整理出一份参考指南。
9种疫苗组合如何选择?
其实方案中已经说明了,只是说法极其官方,大家在看方案时便没太注意直接选择了跳过。
方案中说,“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或采用含奥密克戎*株或对奥密克戎*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这话翻译为大白话便是,在选择第四针时,尽量选用跟前三针采用不一样技术的疫苗更好。
比如前三针打得灭活疫苗,第四针就选择CHO细胞疫苗,5腺病*载体疫苗等。
那如何知道自己前三针打的是哪一类疫苗呢?
大家普遍打的都是科兴、XX生物和安徽智飞。
如果是科兴、北京生物、兰州生物等含有生物字样的疫苗,便都属于灭活疫苗。
安徽智飞则属于CHO(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
这下大家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了,至于第四针中出现的鼻喷式和吸入式疫苗跟肌注式有何区别?
打哪一种更好?
大家可以参考我文章,第四针来了!多了吸入式和鼻喷式,该如何选择?
阳过的人可以达第四针吗?
首都医科大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苑晓冬表示,半年之后半年内暂时不需要接种第四针。
如何防止后遗症?
针对后遗症这个事情,钟南山曾表示,医学上对后遗症的定义为某些器官组织损害以后,功能不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
目前感染后在某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症状,比如得病后在一段时间内有憋气、咳嗽、嗅觉味觉减退等情况,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不算后遗症。
但还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根据AmericanHeartAssociationNews(美国心脏协会新闻)报道。
在确诊后,尤其是年轻人,应当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尤其是在症状完全消失两个礼拜之内,尽量不要从事任何会让心率加快的运动。
比如跑步、HIIT、刘畊宏等,否则容易诱发心肌炎。
同时日医院院长关于确诊后遗症时也验证了以上说法,感染后的两个月都属于危险时期,尽量不要让自己太累,也不要剧烈运动。
如今的口罩形势下,感染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前几日疾控原副主任也表示,未来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甚至有大数据专家根据各省市的数据推测了第一波感染高峰时间,但大家无需恐慌,无需害怕,我们不怕感染,但也不能放弃防护。
戴口罩勤消*,能晚一天还是晚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