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地铁的人又多了起来,第一批“阳康”们返岗上班。
许多城市的第一波感染高峰过去,但奥密克戎带来的伤痛似乎才逐渐浮现。
医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说:
“新冠这个病的特点,不是一上来就是重症,而是在感染5-7天后出现。所以重症高峰期比感染高峰期会晚一些,综合分析,未来一到两周将会迎来重症的高峰。”
在之前的3年,新冠死亡率常常只是一个数字,但现在,它变成我们生活中一个个具体的人。
12月23日,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在朋友圈发了一份公告。
因为感染新冠,他的父亲离世了。
之后,他呼吁大家要警惕老人家的“静默型低氧血症”。
一位32岁的年轻建筑学院博士,因担心感染家人而独自隔离,没想到却在高烧昏厥后,无法及时就医,最终去世。
广西一位10岁的小女孩,本来前几天看上去只是普遍的发烧,家长给吃了退烧药,她就在家休息。
但一天早上,她突发高热惊厥,“翻白眼”,最后送医抢救无效。
意外来得如此突然、快速,女孩的妈妈痛心写道:“这个世界没有她了。”
还有演员王劲松的母亲,89岁的老人家,也被疫情带走了。
66岁科华生物创始人唐伟国,感染新冠后去世……
12月24日,合肥一位27岁女子因暴发性心肌炎入院,截至27日的新闻一直未脱离危险。
高热惊厥、沉默性缺氧、心肌炎……一个个原本陌生的医学名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面对无法避免的感染,许多人感到无力。
但悲伤过后,我们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