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在全世界风行,成为时髦的运动项目,台湾一年路跑活动多达场,从报名秒杀情况,可知跑迷疯迷程度;然而因为路跑而发生意外致死或伤害的不幸事件时有所闻,让原本欢乐的活动成为遗憾!爱好路跑的人应该对路跑潜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深入认知。
跑步魅力无穷,不受年龄、体型、性别限制,人人都能借此达到运动流汗效果,加上主题路跑带来的多样化趣味,让路跑在全世界到处风行。
路跑潜在哪些健康危机?
不管年轻人或中壮年人、男性或女性参加路跑时,均可能面对突发的意外,轻者身体不适或抽筋、扭伤等;重者可能热衰竭、中暑,甚至休克、猝死。因为当人体在剧烈活动时,心跳会瞬间加速,增加心肺负担,造成恶性心律不整、心脏跳太快,而无法将足够的血液含氧量及养份送到全身各处,导致休克身亡。
多一分准备少一份危机,路跑前必知晓的准则
如果你是上了年纪的人或是身体虚弱的人、很少或不曾运动的人,一定要先考虑自己的体力还如从前吗?心脏血管的弹性可以承受路跑的身体负担吗?路跑之前要谨记「量力而为,不逞强」,每个人的体能状况不同,不能要求自己要跑得跟别人一样远、一样快。路跑前的热身非常重要,可增加体内血液中氧气及养分的输送,并防肌肉、肌腱、韧带等的运动伤害,先做5~10分钟的柔软操、伸展运动或原地慢跑。除了慢跑前要热身,到达终点也不可立刻停止,应再做5~10分钟的缓和运动,避免血压突然下降,引发心肌缺血。最适合的路跑强度,是一边跑还能说话,如果感觉喘而说不出话,表示已跑过度或过快了。路跑过程中,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适时在补给站补充水、运动饮料或食物,尤其是水分摄取要充足,记得路跑前、中、后段补水,若是在高温环境下路跑,更要喝水防热衰竭。赛前2、3小时,吃些容易消化的淀粉类加水果,例如香蕉、燕麦,避免跑步时血糖太低。穿着宽松的运动服,挑选容易散热的材质。路跑前一天不宜大量饮酒或茶、咖啡等利尿饮品,万一宿醉,不但降低体力,更增加意外风险。路跑中若身体出现酸、痛、喘不过气、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时,代表身体出现警讯,应立即停止继续路跑,避免发生危险。比赛过程中若遇上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路跑,并通知距离最近的救护站医疗人员或服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协助。报名路跑时要详细登入个人资料,包括紧急联络人、血型、药物过敏及重要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或是身上装有心率调整器等资料,帮助万一发生意外,可以让医护人员立即掌握最佳的急救措施。哪些人参加路跑危及生命风险比别人高?参加路跑前请三思
有心脏疾病危险因子的人,包括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容易引发心肌缺血等危险症状。运动会出现腹痛、支气管痉挛或过敏等问题的人,在未找出原因之前,不适合参加路跑。抱病参加路跑,就算是感冒也不适合路跑,以防受病毒感染引发心肌炎。身心疲倦时不适合路跑,避免发生肌肉抽筋或其他运动伤害。肥胖的人(BMI大于24),不但体内的脂肪易产生热量,且身体的皮下脂肪也会阻隔散热,造成大量排汗而提高热伤害。服用某些药物的人,例如高血压者、甲状腺低下者服用的利尿剂会使身体水分快速流失;服用含有抗精神病药剂也会抑制流汗,增加热伤害的发生。刚吃完饭后的1~2小时内不宜路跑,避免影响肠胃道的消化运作,引发呕吐、腹痛。前一晚,有熬夜或睡眠不足容易增加热衰竭风险。如何在路跑时自我感觉身体亮红灯?
觉得自己没有力气,体力突然下降。觉得口渴、头晕、视线模糊或注意力无法集中。手脚冰冷、冒冷汗,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失灵造成。恶心、呕吐、情绪焦躁不安、头痛。心跳加速、意识不清。 如果感觉自己或发现其他跑者出现上述症状时,要立即退出路跑,至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如果意识不清,一定要立刻求救,送医急救。通常,主办单位会在起点、终点站设置医疗站,沿途也有救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