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活动性肿瘤患者人数约占2.2%,既往得过恶性肿瘤的患者人数约占6.2%,且逐年上升。
问题2,恶性肿瘤患者,有哪些病人容易得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肿瘤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时面临的问题更多。他们通常年龄较大,并伴有更多的合并症如贫血、水电解质紊乱、慢阻肺、凝血功能障碍和低体重,冠状动脉种类更多。
问题3,哪些种类的肿瘤患者容易得急性心肌梗死?
最常见大肿瘤种类是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
问题4,都有哪些治疗措施,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造影加介入手术?
保守对症治疗是基本治疗措施,介入性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但是相对于无肿瘤患者或者既往肿瘤患者,活动性肿瘤患者的侵入性介入手术的比例是最低的,提示医生的治疗措施趋向保守。
大型医院的医生更加倾向于介入手术治疗,而不是保守治疗。
不同类型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比例,普通心肌梗死患者手术比例最高,其次是既往得过肿瘤的患者,最少的现在患病的肿瘤患者。
问题5,癌症患者得了急性心梗,还能活吗,会有哪些并发症?
癌症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内死亡率为11.1%,几乎是既往癌症患者和无癌症患者的两倍(分别为5.4%和5.7%)。与既往癌症组和无癌症组相比,当前癌症组的严重不良心血管或脑血管事件和中风发生率也显著较高(MACCE:13.3%对7.2%和7.7%,中风:2.4%对1.5%和1.7%)。出血并发症的情况也呈现类似模式,当前癌症组的出血率是历史癌症组和无癌症组的两倍(分别为18.4%对9.7%和8.8%)。
住院死亡率、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出血和中风风险。
问题6,癌症患者急性心梗后,还能做肿瘤切除手术吗?
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在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后1个月内行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30%;在2~6个月时进行手术,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降至10%~15%;在6个月后进行手术降至10%以下。因此对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若拟行高出血风险的手术,则需仔细权衡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造成的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以及不停用药物所致出血风险之间的利弊。
对于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短期内不宜进行择期和限期手术,限期手术患者一般建议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6周再进行手术。急诊手术患者可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或者患者心脏功能经过优化治疗,没有急性心功能衰竭和心肌缺血症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术中再次心肌梗死或者梗死面积增大,甚至岀现心跳骤停等事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需权衡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与外科出血风险,决定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的使用。
肿瘤切除术属于限期手术,因此应当根据病人情况请心内科、麻醉科会诊,由外科医生和肿瘤内科医生主导患者手术时机安排,推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少在1个月后经评估后进行限期手术;如果患者高龄、并发症较多,经评估后,可能时间延续到3个月。
问题7,癌症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还能做放疗吗?
很多胸部肿瘤需要进行放疗,通过电离辐射杀伤肿瘤细胞,有效控制食管癌、乳腺癌、纵隔淋巴瘤等。放射性心脏损伤大多在治疗后比较长的时间才出现症状,尤其是会引起急性心包损伤和慢性心包炎、心肌细胞纤维化、心脏瓣膜功能障碍、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及冠心病等。
因此急性心梗后的胸部放疗是不推荐的。其他部位的放疗应在急性心梗治疗稳定后,由放疗科专科医师评估后进行。
问题8,哪些化疗药物有心脏毒性,心梗后患者需要避免或者谨慎使用?
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明确存在心脏毒性。除会导致内皮损伤和血管痉挛的5-氟嘧啶和卡培他滨,抗微管药物的紫杉醇和多西他赛也名列其中。顺铂会导致内皮损伤与血小板激活聚集,使冠状动脉痉挛缺血。顺铂联合博来霉素或长春新碱给药时,内皮损伤更加严重。
问题9,哪些靶向小分子药物有心脏毒性,需避免或者谨慎使用?
有文献提示曲妥珠单抗,常用的VEGF拮抗剂贝伐单抗、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等具有心脏毒性,应当在急性心梗后患者中慎用。
心脏毒性较小的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
问题10,现有免疫治疗有心脏毒性吗?
抗PD-1单抗(如纳武单抗,帕姆单抗或pidilizumab)和抗PD-L1单抗(阿特珠单抗或durvalumab)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采用纳武单抗或帕姆单抗治疗后偶有患者报告发生心肌炎。总之,目前有关检查点抑制剂的心脏毒性数据较少,但前期研究仍提示了相关风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