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支架或搭桥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差异和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MI)在临床上有多种定义,根据定义的不同,围手术期MI的发病率和预后差异也有所区别。尤其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临床试验中,MI的定义将会影响临床研究的首要复合终点。围手术期MI定义尚无统一标准,且不同研究中使用的标准差异巨大。
研究入选了年至年期间的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其中接受PCI的患者例,接受CABG的患者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测量。同时,根据不同的MI定义(年第二版和第三版心肌梗死的定义以及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的定义),评估PCI和CABG围手术期MI的发病率和预后。随访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和自发MI),死亡中位数为4.7年。结果发现,根据不同的MI定义,PCI和CABG后围手术期MI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根据第二版定义:18.7%vs.2.9%;第三版定义:3.2%vs.1.9%;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定义:5.5%vs.18.3%)。
结果表明,PCI和CABG治疗后,不论心肌梗死的定义是什么,围手术期MI的出现都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在第二和第三版定义中,经PCI和CABG治疗且围手术期MI出现后,风险调整后的未来5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相似。然而使用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的定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PCI比CABG要高得多(24.3%vs.20.4%)。因此,根据临床中不同且广泛使用的MI定义,围手术MI的发生率与临床相关性差异巨大。
JACC|治疗冠状动脉CTO的方法探讨
通过同侧旁系通路(IL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逆向治疗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方法是非常少见,且有效的证据主要来源于案例报告。研究收录了年9月至年10月期间,6个中心的所有通过ILCs逆向CTOPCI治疗的患者。分析了ILCs逆向CTOPCI治疗的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和住院结果。共有例患者入选(所有使用PCI逆向治疗CTO患者的17%),平均年龄为65.7±11.2,平均J-CTO评分为2.36±1.13。靶血管是冠状动脉回旋支的患者占4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占39%,右冠状动脉的占19%。ILCs在心外膜和间隔的使用率分别为76%和24%。介入和手术的成功率分别为87%和82%。由于介入需要ILC穿孔率为5.6%,ILC穿孔需要填塞率为2.4%。一例患者死亡(0.8%)。研究者认为,虽然逆向CTOPCI治疗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是有经验的手术医师依旧可以在严重闭塞中进行操作,并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合理。
Circulation|暴发性vs.非暴发性急性心肌炎患者的生存率和左心室功能变化的研究
既往报告显示,尽管暴发性心肌炎(FM)症状表现剧烈,但患者的预后可能比非暴发性急性心肌炎(NFM)患者更好。发表在最新一期Circulation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FM患者与NFM患者的预后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研究共入选了在年5月至年11月期间的87例急性心肌炎的患者(症状出现<1个月),其中55例患者需要正肌力药物和/或机械循环支持(FM),其余例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NFM)。研究还对例急性病*性心肌炎和有病*性心肌炎前驱症状的患者进行了为期2周的亚组分析,其中包括34例FM和96例NFM。患有巨细胞心肌炎、嗜酸性心肌炎、心肌炎及15岁以下的患者未列入分析队列。在整个研究人群中(n=),FMvs.NFM的患者,住院死亡或心脏移植的比率分别为25.5%vs.0(P<0.)。在9年的时间里,无需心脏移植的FM患者生存率低于NFM患者(64.5%vs.%,log-rankP<0.)。尽管FMvs.NFM患者住院治疗后,LVEF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32%vs.3%,P<0.),在最后一次随访中,LVEF<55%患者的比例FM比NFM更高(29%vs.9%,P=0.)。病*性心肌炎子组(n=)的亚分析显示,FM和NFM患者的生存率与LVEF的变化结果相似。出院时,LVEF≥55%的NFM患者在随访中没有明显的LVEF降低。研究发现,与NFM相比,FM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脏移植需求都有所增加。从功能的角度来看,FM患者在入院时有更严重的LVEF损伤,尽管在住院期间有很大的改善,但在长期随访中LVEF仍然低于NFM的患者。这些发现同样适用于病*性心肌炎中FMvs.NFM研究,并且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同,FM患者的预后更佳。
END来源|JACC/Circulation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