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致敬第34个教师节三谢长松长留天地,
TUhjnbcbe - 2021/8/20 7:40:00
专科治疗白癜风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24978.html

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

编者按

百年湘雅,岁月悠悠,星光熠熠。一代代湘雅人用心血谱写了中国半部西医发展史。在湘雅的光辉历程中,一批批老教师始终报以祖国最忠诚的坚守,怀以学术最纯净的信仰,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中辛勤耕耘,担当着百年湘雅的使命,传承着百年湘雅的精神,成就了百年湘雅的美誉。为此,基础医学院*委组织开展了“致敬第34个教师节”访谈活动,让新时代的湘雅学子收集整理老教师们鲜活的故事,挖掘和展现他们为医学进步、湘雅发展、学生成才所演绎的精彩人生。我们将先后推出系列访谈整理内容,以促进“双一流”建设和文化传承,将湘雅精神代代相传。

本次系列访谈均为湘雅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利用暑假等课余时间开展的访谈、整理的资料形成的,因年代久远,加之老教授们也没有更多时间查找更多资料,如有老师、同学和校友发现内容有错漏之处,敬请联系我们。

谢长松教授

寄生虫学家,曾任基础医学院院长

??正中间为谢长松教授

谢长松,年生,安徽芜湖南陵县人,多次作为代表参加国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美国科学研究协会授予其会员资格。先后从事日本血吸虫、疟原虫、医学昆虫的科学研究工作,相继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潜心研究医学教学法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其中《如何上好一堂课》专题讲座使整个基础医学院的青年教师及学生受益匪浅。

真正的“湘雅人”

同学们探访谢长松教授家中

“他是真正土生土长的湘雅人。”回忆起谢长松教授,舒衡平院长如是说道。

谢长松教授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化学教授。他童年的画面是以王家巷老湘雅院子为背景,中学六年在雅礼中学度过,本科在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就读,工作又重新回到湘雅工作。

“湘雅的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哪里以前是一栋房子,哪里以前是游泳池,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谢长松教授笑道,“比如小礼堂,那栋楼我是看着挖地基,看着它一层一层这么修起来,然后加顶。加了顶以后每天晚上我都跟几个同学爬到屋顶上去,坐到天黑了再爬下来”。湘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刻在他的脑海里。在这里,他看过一年一年的日月星辰;在这里,他从孩童长成少年再成为大家;他曾在这里奔跑玩耍,曾在这里仰望星空,也在这里埋头苦干,呕心沥血。湘雅不仅是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更是一个家。谢教授在见证湘雅历史变迁的同时,湘雅也陪伴了他的成长;湘雅为他提供了学术的沃土,他也为湘雅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湘雅

小礼堂

“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就是谢长松教授本人品格的写照。“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舒院长说。

谢教授是一个始终温文尔雅的人,君子如玉,不过如此。在工作上、生活上,这么多年,他从未对谁发过脾气;当上了院长之后,仍然是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从未摆过架子;在他退任后回到寄生虫教研室,他向同事致歉,在院长任职期间没有为自己教研室谋求过任何利益;关心后辈,总是细心地指导,委婉地批评;兴趣爱好广泛,电脑技术、课件制作、编辑、配音等方面都很出色,别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可以说,湘雅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作为一个湘雅人,他更是用自己的处世之道发展了湘雅精神。

如何上好一堂课

若说谢长松教授与其他医科大学毕业然后留院的教授最大的不同,一定是在师范大学学习过程中他对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知识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着实是一个值得所有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思考的课题。

他认为,出色的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有些人掌握知识很多,但是表达不行,这就要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在表达能力上有着天赋上的差异,但是经过摸索与刻意练习,都能讲好一堂课。因此,谢长松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医学教学法与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年主编了《医学教学法讲义》并于年出版,受到了医学教育界专家的一致好评。尤其是他的《怎么上好一堂课》专题讲座,连续多年在本校和兄弟医学院校教师开课,深受欢迎。

谢长松教授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闻名全校,不仅让学生记忆深刻、深受影响,对整个基础医学院的青年教师培养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隔近三十年,很多老师仍表示给予自己在教学方面最大帮助的就是谢长松教授了。

当年的技术手段放在人工智能横行的今天也许有些过时,但谢长松教授教学法的思路永远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他对授课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充实、方法恰当、组织严密、基本功扎实”,其内容详细到到对教师该如何擦黑板都提出了约束,“板书不要随写随擦,让学生有时间抄写。教师要经常变动自己站立的位置,使学生能看到板书。需要擦时要擦干净(勿用手擦),可分段擦,边擦边小结,可保留大标题待结课时总结。”

舒衡平表示,虽然现在很少用粉笔了,但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会想起当时的《怎么上好一堂课》。由此,谢长松教授不仅上好了自己的一堂课,湘雅的每堂课都被他上好了。当我们问谢长松教授,他讲了多少次这个课,他皱眉沉思了许久,说自己答不出这个问题。

在他独特的医学教学法下,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闻名全校。当时的*委书记评价说:你们寄生虫学教研室讲这几条虫子,把这几条虫子讲活了。谢长松教授认为,寄生虫这个学科在医学教育里面是一个小学科,导致很多人不重视,所以他们下决心更要把课讲好,要讲的同学们听的懂、有趣味,虫子是个死的,你要让它活起来。的确,他做到了,他的这种教学法为寄生虫教研室开创了良好的学术风气,把寄生虫学这样一个当年不受重视的小学科建设得蒸蒸日上。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湘雅的医学生们在寄生虫课上看到的录像、课件就是当年谢长松教授制作的。八十年代,学校没有足够的电子设备,谢长松教授就自己买了电脑在家中学习并完成制作。从录像到把录像带转析为数字型文件,最后到后期配音,全都是他一人完成。

战胜疾病,享受生活

“从战胜疾病的角度说,我们都应该向您学习”,舒院长说。但凡与谢长松教授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有着一副常年与病魔作斗争的躯体。当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颤巍巍地解开自己的衣服给我们看他身上的心脏起搏器,还说这是活标本的时候;当给我们看他身上那十几厘米长的手术刀口的时候......依然慈祥、和蔼。似诉说着一件云淡风轻、不痛不痒的事情;又像站在三尺讲台上迫切地向我们传递着某种东西。

生活很美好

谢长松教授自己统计过,全身上下总共开了十几刀。年出现心肌梗塞,从此之后病魔一直没有放过这个一心为湘雅,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心脏停搏、腹主动脉瘤、双侧髂总动脉瘤、双侧髂内动脉瘤、舌癌、肺癌、前列腺癌、尿*症……三十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手术已是难以计数,每一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当我们问他:“生活这样对您,您对生活失望过吗?”话音刚落,谢长松教授铿锵有力地答道——“没有!”他说,他更加热爱生活了,尤其是经历了这么多以后觉得越活越有意思,生活真的很美好。

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对生活淡定从容。谢长松教授身边的人都觉得他很幸运,他自己也这样认为,这么多疾病都没有夺走他的性命,那么他就应该好好珍惜这份幸运,既然这么幸运,就应该好好享受如此幸运的时光。在生病的日子里,他仍然心系医学事业,手术恢复之后立即恢复工作,甚至觉得请病假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不仅如此,他还尽量不让周围的同事知道,不想耽误别人工作生活的时间。“他总是为别人提供方便,把痛苦和困难留给自己一个人”,舒衡平和曾庆仁老师都反复提到这句话,“若不是身体原因他一定还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期浸泡在湘雅的医学环境中,谢长松教授有着非常豁达的生死观。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这个世界,愉悦的心情仿佛击溃了病痛。面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坦然,离开也只是服从自然规律而已。他拒绝遗体告别、追悼会、灵堂,尤其不要放鞭炮,因为担心扰了邻居;他深知解剖课的大体来之不易,坚持要把遗体捐给医学院,自认为生前没做什么贡献,死后遗体若能用于医学事业,于他而言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甚至他还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好用,以近乎一种打趣的语气说着让我们每一个听众为之触动的话——“病理能用就捐给病理,病理如果觉得不好用就给解剖教研室,解剖教研室要是也觉得不好用那就做成骨骼标本,我的骨头可没生过病。”

也许谢长松教授注定与湘雅有着解不开的渊源,生在湘雅,长在湘雅,最后仍然心系着湘雅。他像一棵古树,被播种在湘雅这片热土后便扎根于此,尽管日晒雨淋饱经沧桑,但他按照自己的时序抽芽生长,岁月把他的每一圈年轮打磨得更具韵味。

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适合用在这位老者身上,正如他朴实的座右铭——“刻苦学习,踏实工作,诚恳待人,与世无争”,十六字,说到做到。

一起来欣赏一下谢长松教授配音的教学视频吧~

文案/蒋梓汐张明晓

图片/蒋梓汐张明晓

韩璐怿

编辑/韩璐怿任黛西

陈翔宇

指导/杨镇肖雪珍

审核/舒衡平刘谭明

*菊芳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第34个教师节三谢长松长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