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预防手足口病,呵护幼儿健康石阡县第四
TUhjnbcbe - 2022/6/12 22:25:00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每年的4-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因此近期是手足口病传染病高发期。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为了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请您积极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认真阅读以下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并做好日常卫生及预防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接触或引用被病*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病幼儿的唾液、疱疹液或粪便、喉咙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经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杯、水杯、以及床上用品等。

手足口病实际上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通过气体途径、二是通过液体传播、三是通过固体传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手足口病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01

潜伏期:儿童被病*感染后多会经历2~10天(平均3~5天)的潜伏期,潜伏期无临床症状,患儿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02

发热期:起病急,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鼻涕、咳嗽、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03

疱疹期: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米粒或绿豆大小斑丘疹或疱疹。

皮疹的特点为:口腔黏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初为栗米样斑丘疹或水泡,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手和脚的皮疹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数浑浊液体。

臀部及周围也可能出现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04

恢复期: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一般情况下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但因病*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极少数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危机生命。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01

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02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03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和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04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该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幼儿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锻炼搭配平衡改善体质。

05

幼儿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痊愈和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为了您的孩子和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防控工作,为孩子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预防手足口病,呵护幼儿健康石阡县第四